010-53959868 BD@mcfly.com.cn

麦飞科技CTO刘龙:我们不做植保无人机,而是运用遥感+AI技术打造精准农业服务

        农业遥感技术虽然并不算多么新潮的科技,但却一直是不太“接地气儿”的高精尖技术,在我国,从20世界7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卫星遥感技术不断迭代,尤其是在农业领域,遥感卫星帮助国家在大面积作物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预防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然而,农业卫星遥感技术也有短板,受到天气、轨道周期、空间分辨率等现实因素制约,难以实现对田间尺度的精细化农情监测,而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也很难体会到这样高大上的技术对农业生产有什么直观的效益。这种情况下,低空无人机遥感对农业生产发挥的独特优势和实用价值正在凸显出来,再结合当下的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一条赋能传统农业的智能化精准农业路径便十分可行。

        猎云网日前采访到麦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刘龙,跟他聊了聊这支包含中科院高材生和名企高管的创业团队如何去深耕田间地头的故事。据了解,麦飞科技成立于2016年12月,而在成立之前,除了组建团队,另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研发遥感监测载荷并和无人机适配起来。这支团队有三位核心创始成员,现任CEO的宫华泽、CTO刘龙以及COO陈祺。宫华泽和陈祺是武汉大学的校友,专业方向就是遥感技术,大学毕业后,宫华泽继续深造进入中科院,成为遥感应用技术博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祺后来在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科学完成硕士学业,先后服务于航天科技集团,在阿里任产品总监。现任CTO的刘龙本来是中科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国家发改委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宫华泽决定创业之后,就拉来这位技术大牛师弟一起加盟,三人之间的牵绊有着校友兼同门师兄弟的关系。

麦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刘龙

        刘龙表示,之前在科研单位服务的都是国家级项目,而创立麦飞科技,是打算拿我们积累多年的遥感技术放到C端去做,让农民们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普惠价值。关于公司的定位,刘龙解释说:“这主要是基于我们的技术点来说的,包含几个关键词,遥感监测、人工智能、精准农业。遥感监测是我们的老本行,人工智能技术是我们能把遥感运用到农业场景里的手段,帮助我们检测出农作物病虫害后输出精确的防治措施,进而降低成本提升防治效果,实现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所以我们要做这样的服务商,一家聚焦农业病虫害遥感监测及精准作业的AI服务商 。”

        麦飞科技进行农田作业的载体平台就是无人机,据悉,目前公司已拥有20余架无人机,大类分为两种,一种是监测机,一种用来施药。刘龙表示,无人机对我们来说是业务中的重要组成,但我们不做无人机,类似于大疆、极飞等无人机厂商算是我们的上游供应商,我们是采购他们的无人机,让他们帮我们做定制,最核心的还是在我们的遥感载荷部分。

        针对低空农业遥感的需求,麦飞科技自主研发了一款无人机载荷叫“麦视探针”,波谱范围320—1220nm,集成了团队的AI软件算法,建立起了光谱与农作物病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病理药理建模是其关键技术所在。搭载麦飞探针的无人机在农田上空飞一遍,就可以得到当前农田的病虫害状况光谱图数据,数据上传到麦飞AI云进行分析计算,最后输出配药施药方案,一般5分钟之内就能得出结果,再传输给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即可。施药后,麦飞监测机可持续抽样监测,跟踪病虫害防控效果。

        目前市面上的植保无人机入局者不在少数,但多数只停留在接到农户订单喷洒农药的阶段。刘龙介绍,对于农户来说,麦飞科技的优势就是成本低、保效果,要做到效果好其实跟科技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传统农业生产里边是没有监测这个环节的,农民也几乎没有这个概念。传统航拍和植保无人机只能停留在表面作业,航拍发现病虫害现象的时候其实已经受到了损失,并且传统植保无人机属于全覆盖式简单粗犷地喷洒农药,很容易造成农药浪费和农作物用药过量等问题。而遥感是穿透性的探测技术,不同的波段、叶绿素变化和光谱特征能检测出显性的或者肉眼看不到的病害,以便提前做好预防治理措施,喷洒农药的时候也可以有针对性的配比农药、控制喷洒范围,麦飞科技还和一些农业药品、肥料等农资厂家直接合作,进一步降低用药成本。

        刘龙举例,传统农业施药,一亩地一年的农药加人工费用按150元说,而把病虫害防治工作全程托管给麦飞科技费用会降到近百元左右,对于农户来讲是省钱的,实惠的,也更容易接受。目前公司客户主要有两种,一种相当于农业合作社单位、种田大户,比如百亩以上的田地,另外一种是小散户,只有几亩地,而对于这种散户的话,会根据实际土地距离采用类似团购做法,散户聚到一起,凑成一个比较大的区域,方便无人机作业。据了解,麦飞科技的遥感技术目前可以检测出17种常见病虫害种类,准确率可达97%,云端积累了超过50TB农情AI数据,1.6亿+组光谱数据,公司成立到现在已服务过100万+亩次。而在可监测的农作物种类方面,目前是以水稻、小麦为主,同时也在研发适合其他更多种类农作物的探测技术。之所以选择从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开始,麦飞科技有自己的调研数据,据了解,我国种植小麦和水稻的种植面积有54.36万平方公里,耕地占比达32.67% ,这8亿多亩土地是麦飞科技想要率先要开拓的市场空间。

        会不会有同行加入来抢占市场份额?刘龙对此表示乐观:“长远来看,竞争肯定会产生,但是我们已有三重壁垒。第一,我们的核心技术优势会赢得2~3年的时间窗口;第二,农业本身的特点是有作物生长周期的,错过这几个月的周期只能等到来年,这又追加了时间壁垒优势,并且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技术迭代,我们的模型肯定更完善,更精准,服务流程更成熟体验更好;第三,我们扩展跟农资商或种田大户的合作关系也会不断加深,产业链条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农田植保必须要下沉到地方,因此除了北京作为技术研发总部之外,麦飞科技也正在将自己的运营中心扩展到江苏和辽宁等省份,以同步拓展全国的市场,覆盖主要的粮食产区。目前团队共有百余人,在地方运营中心会配备当地的市场人员、农技人员和无人机飞手等,会根据订单需求随时做调度。麦飞科技还研发了一套农田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田块信息、农户信息、耕作信息等,为土地和农作物耕种建立了全流程的数据库。

        “美国2%的职业农民养活了全美所有的人口,而且还可以对外出口粮食。发达国家的整个农业自动化、科技化水平非常高,中国目前落后太多了,多数仍是靠人力去劳作的传统农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能真实地为中国农业带来一场变革。”按照刘龙对未来的畅想,将来农户只需要把土地托付给麦飞科技管理,坐等收成就好了,从种植、生长、收获的所有中间环节都会实现自动化科学化,甚至在接下来的商业化路径中,科学的耕种方法能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品牌增值效益,形成品牌价值拓展商业空间。而在科技研发层面,麦飞科技所采集到的农田地理作物信息也会逐渐形成系统性的有价值科研大数据,打造成业内领先的农业智库,推进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进阶。